《人民日报》摘要——坚持协调发展 着力形成平衡结构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的正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收官之战,讲究平衡之道。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实际上,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良好效果,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千均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在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更加强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