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字林西报大楼

2014-12-17 15:23:08

 

档案长廊︱字林西报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外滩17号字林西报大楼是外商在上海创办最早、发行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部所在地,也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外滩最高的建筑。

 

▲ 早期字林西报办公楼

 

《字林西报》原名《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由英国拍卖商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8月30日在上海创刊,为中国境内第一份新闻报纸。《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是最北的一个商埠,因此许多外国人都称其为“北华”。《北华捷报》是周刊,4页,发行数100份,内容有英国快讯、英侨动态、商务情报、广告及船期等。在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时,《北华捷报》曾发布过很多独家新闻。

1864年正式出版《字林西报》,但英文名仍为《北华日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而《北华捷报》则成了附属于《字林西报》的周刊。1870年1月,两报合并。此后,《字林西报》逐渐成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喉舌。

《字林西报》最初设在在新开河,后迁到花园弄(今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东),再迁至汉口路、九江路。1901年报社在外滩l7号建造一座三层外廊式的楼房。这块地皮为上海大地产商马立师所有,他以地价折为字林西报的股金,占报社全部股份的47%,从而担任了报社董事长,全面控制了报社。

 

▲ 1924年建成的字林西报大楼

 

1921年马立师筹划翻造房屋,由德和洋行设计,美商茂生洋行承建,1924年2月16日竣工,英国驻华公使特地来沪参加庆典。

大楼占地面积1043平方米,建筑面积90436平方米,地面8层,连同夹层及塔楼为10层,地下1层,标高40.2米。新古典主义风格,以文艺复兴式艺术装饰为特点.正面作三段式处理,顶部两座巴洛克式塔楼。屋檐下8个大力神像雕塑。大门口有多立克石柱、大理石门额,进门处有两座出于意大利艺术家之手的精美女神雕像。底层外墙用花岗石贴面,内部地坪大部分铺白色大理石,内墙面则多为黑色大理石镶金色马赛克,平顶用石膏拓花。上面各层则为水泥粉刷。整体装饰华而不俗,富有古典艺术的质感。

 

▲ 建成初期的字林西报大楼在外滩建筑中是鹤立鸡群的

 

大楼建成后,字林西报社只用1、5、6层,其余用于出租,美亚保险公司、四海保险公司等入驻。最大的租户是1921年开业的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它当时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河内、新加坡等地有15家分公司。1930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储蓄部改组为友邦银行,也设在大楼里。太平洋战争后,《字林西报》为日军报道部接收。抗战胜利后,《字林西报》复刊。大楼的大部分楼层仍租给友邦保险公司等。

 

▲ 字林西报排字间

 

 

1949年后,《字林西报》继续出版,后因对新上海有不真实的报道和谣传,受到军管会警告,于1951年3月31日停刊。大楼由内河航运局等单位使用,改名“桂林大楼”。1957年交市房地局管理后,租给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香港中国旅行社驻沪办事处等单位。文革中,两座石雕女神像被砸毁,屋檐下大力神雕塑也被水泥涂封。

 

▲ 友邦大楼

 

在1996年外滩房屋置换中,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返中山东一路17号,1998年正式开业,大楼随之易名为“友邦大楼”。该大楼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6年11月20日随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楼现由正信银行使用。

(《档案长廊》每周一刊载)

外滩17号字林西报大楼是外商在上海创办最早、发行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部所在地,也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外滩最高的建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