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李坤老师做高一语文观摩课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杜含嫣老师做高二语文观摩课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袁四零老师分享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
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做活动总结
全市高中语文一线教师代表积极参会认真学习
为落实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的相关要求,促进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的有效实施,提升我市高中语文教师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水平,11月27日下午,郑州市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观摩研讨会在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报告厅召开。全市各区(县、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局直属高中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任课教师约400人参加此次观摩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是高一和高二语文的两节观摩研讨课,授课者分别是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李坤老师和郑州市实验高中的杜含嫣老师。
李坤老师做高一语文观摩课《物我同一,独抒性灵——<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联读》,李老师通过“时值初冬,市实验高中校园景色宜人,作为校园美景推介官,请写一条朋友圈文案”的情境任务设置导入课堂,引人入胜。通过系列任务,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写景抒情技法,为初冬的市实验高中写出了精彩纷呈的朋友圈文案。整节课紧扣感受文辞之美、赏析景情关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真正在课堂上习得和获益。杜含嫣老师做高二语文观摩课《重回历史现场,传承精神传统——<屈原列传><苏武传>联读》。杜老师的课堂紧扣“回到历史现场”,着力让学生回到传主与作者的双重现场:一方面回到作者现场,看清传主的经历、选择与内心;另一方面回到作者现场,探究作者的思想、认知、经历等因素对作者书写方式等影响。整节课老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着力探究,在比较分析中不断开拓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从而锻造思维、领会我国史传文学的语言魅力。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袁四零老师则为大家做了《何处来,何处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导读设计的路径与方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验交流。袁老师从课程目标与框架设计、课型和课程内容举例、课程实践、教与学的转换和课程反思五个方面展开,并对每个方面都细化分解。例如,在课程设计框架中,他把《乡土中国》分为导读课、精读课、研读课、写作课;在教与学的转换中,他提到阅读学术著作,不仅要对全书内容作宏观的把握,还要对每一章或每一章的某一部分作“中观”的处理,即分级、分类、梳理与探究等,均让在场老师受益匪浅。
最后,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他首先肯定了两节观摩研讨课的价值:两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单元统整意识;目标意识都很强,教学环节结构化程度很高;都采用比较阅读,并尝试读写结合;都积极尝试设置学习情境与任务。同时,他也指出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语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课堂时间与容量把握等方面还有欠缺。并建议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课堂内容更加聚焦,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要做到有的放矢。他也肯定了整本书阅读经验交流的扎实性与有效性,不少经验是可复制、可迁移、可借鉴的,并提出整本书阅读的若干建议。另外,余老师还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角度来谈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给与会老师诸多语文教学方面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全体与会高中语文老师对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正如余老师所言,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不在于学到一招一式,不在于灌输若干知识,而在于大家能够有所触发、有所激荡、有所思考,然后会有所改变。相信全体高中语文教师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且行且思、守正出新,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