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2/10
区情要闻
打印
分享
实现“复兴中和老码头”雄心 成都高新区助推老旧城区城市形态“再生” 2020年8月,成都首次发布“中优”区域投资机会清单,面向全球招商,包括城市有机更新、老旧楼宇再利用、投资合作等类别。涉及成都高新区的33个项目里,由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牵头打造的“中和老码头旧城改造项目”在列。
2021-12-10 12:03 来源:四川日报

 

中和“老码头”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已建成的五岔子大桥成为“网红打卡点”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所呈现的中庸之道,成就了“中和”之名。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场镇,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和“老码头”是成都人泊在水上的乡愁,也是水润天府独特水文化传承的人文精神象征。

2020年8月,成都首次发布“中优”区域投资机会清单,面向全球招商,包括城市有机更新、老旧楼宇再利用、投资合作等类别。涉及成都高新区的33个项目里,由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牵头打造的“中和老码头旧城改造项目”在列。

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一年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区将巴蜀文明独有的水文化基因与公园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综合开发有机结合,实现“复兴中和老码头”的雄心,推动老旧城区城市形态“再生”,让成都人民的幸福感像天府水文化一般隽永流长。

已建成的五岔子大桥、锦江子街巷,即将于今年底完工的芙蓉岛……中和老码头作为复兴中和老场镇的示范性项目,正在步入新生。

留住基因

特色与现代共存

“现在的中和同我们记忆中相比,变化太大了,更新潮、更年轻,但是骨子里的基因还是一样,热闹,有烟火气。”在中和居住了数十年的老人,见证了中和的变迁,无论是与芙蓉岛隔水相望的锦江水岸,还是别具一格的锦江子街巷,在他们眼里,都是中和基因的传承与延续。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中和老码头是锦江下游的重要货运码头,是通往川东、川南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改革开放后,水运促进了中和片区的集市贸易,是成都市民重要的农副产品采购、交易小镇。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显著。中和场因码头而兴,熙熙攘攘,自成一市。

历史的基因,成就了今日的热闹。现今整个中和老城区域,北侧紧邻金融城东商业集聚区,东侧分布有环城生态绿楔,西侧与高新南区市级城市中心仅一江之隔,南侧与新川科技创新中心相望。中和也成为了成都高新区老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与现代产业、公园城市生态建设的交汇地。

因此,“尊重历史,唤醒记忆,融入当下”既是推动旧城区域综合开发的首要出发点,也是中和片区实现有机更新,保留住其市井生活基因的关键方法论。

前几年,成都高新区就以“蜀风雅韵”为基调,在中和规划了“新中式”滨水商业休闲街、港埠文化音乐中心、民俗文化馆、芙蓉岛步行桥、滨江栈道等设施。而今,前有五岔子大桥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后有芙蓉岛公园设计方案火热“出圈”,再加上沿锦江水岸构建的“一带、一巷、两街”的总体景观结构,中和老码头改造项目的落地,将中和区域特色资源要素充分保留——

一方面通过创新融合,对现有建筑、街道、设施等进行点式更新渗透,实现了区域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共存,解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外环境空间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在片区综合开发中,通过对现有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进行结构性调整,激发带动地区内部更多自发型的创意产业发展,重新凸显城市特质,恢复老城活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创意空间,构建城南夜经济的新地标。

改造风貌

延续与修复并重

“提升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功能、提升街区形态、提升文化氛围、提升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品质”是推进成都高新区旧城有机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指南。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中和“老码头”城市更新片区综合开发,将采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多元化片区综合开发更新方式,结合锦江子街巷、芙蓉岛、中和中学等用地,形成以中和老码头为中心的片区策划范围,并适应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开展有机更新的发展趋势,探索城市更新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中和“老码头”片区综合开发策划方案显示,此次策划范围土地总体规模约310亩,涉及更新改造面积约18.3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2.15亿元。在此次改造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破除大拆大建单一模式,实现拆留改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少拆多改。

同时,中和“老码头”片区综合开发将以重现“水市相育共繁荣,烟火中和忆流年”为目标愿景,按照“政府投资先行,核心项目引爆,配套工程助力”为实施路径,形成“一肆二桥三巷”的一体化策划方案。

“一肆”中的芙蓉岛公园将成为成都首个集生态、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漂浮公园,构建“岛城一体、岛岸共筑”的新时代城市滨水空间,芙蓉肆将增设配套服务建筑,形成新的消费空间,打造出活力商业街区;“两桥”即芙蓉桥和五岔子桥,目前五岔子桥已建成投用,以“现实版莫比乌斯环”打造出吸引群众打卡的城市景观新节点;“三巷”即锦江子街巷、太平生活巷以及文创学苑巷,其中锦江子街巷已基本完成示范段建设,改善既有建筑风貌及功能品质,为子街巷实现“美容上新”,重塑中和风貌与标志性节点。

“一肆二桥三巷的打造,既是为了完善中和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服配套短板,提升区域品质,也是为了解决区域内缺少观景区域和标志性景观的现状,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以活力水岸为载体的都市公共舞台,给外来游客一个体现地域文化兼具城市休闲的目的地。”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和“老码头”片区综合开发策划已开工项目,将于2021年底基本完工,片区综合开发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完成。同时,还将进一步推动芙蓉夜肆建设,约38亩的范围内,涵盖商业、小型轻奢酒店等业态,服务于周边产业及生活人群。

把握特质

焕新与发展齐举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逻辑起点,无论古老巷陌,还是老旧小区,都是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城市有机更新的特质,将促进城市功能品质、市民生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让市民更具幸福感、获得感,也让城市“蝶变”成“更好的自己”。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与“中优”目标任务高度融合,是成都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焕发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维度之一。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中和“老码头”综合开发项目,由国有平台公司从投资策划、建设实施、后期运营等方面进行全周期的策划规划,充分发挥出国有平台公司的作用,针对自持更新商业,通过导入新消费业态,引入市场化运营,将短期的销售收入转化为长期运营收入和资产增值,推动城市更新由“建设开发”向“城市综合运营”多元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而复兴中和“老码头”,必然推动中和老码头与锦江对岸会展片区、江心芙蓉岛等形成业态互补、商业联动,实现片区品质的整体提升,改善旧城区域发展落后现状,从而推动产业加速聚集、居住社区建设,加速周边区域更新发展,使成都公园城市形象集中呈现,产城融合更加凸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图片由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提供)